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Share To Plurk
2022-06-28
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,且一年比一年還要熱,各縣市中署的人數也跟著增加;然後受到疫情的影響,新冠肺炎和中暑都有體溫升高的發燒現象,導致許多民眾即使出現中暑的症狀時,也會誤以為自己是不是感冒或新冠肺炎,而延誤就醫

中暑是什麼?為什麼會導致中暑?

在高溫潮濕的環境,人體藉由排汗散熱來調節體溫,但若流汗也無法有效降低體溫,也就是身體產熱遠遠大於散熱時,就容易出現「熱傷害」。
熱傷害是人體無法調節體溫來散熱,而產生各種病症的統稱,最常見的熱傷害疾病就是中暑及熱衰竭,而中暑正是熱傷害中最嚴重的類型

中暑了會有那些症狀?

中暑會讓人體體溫調節失控,並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影響,以下為熱中暑最主要的症狀
  1. 體溫飆高(通常超過40℃)
  2. 中樞神經異常的症狀(如意識混亂、意識不清、情緒不穩、說話不清不楚等症狀)
  3. 皮膚乾熱、無汗、頭暈、心跳過快、抽搐、休克等症狀
若出現熱中暑的情況,需立即送醫,延遲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的傷害,且死亡率也較高。

proimages/shinanhealth/中暑/7月好物推薦-中暑-02.jpg

哪些人容易中暑? 這10種人須特別小心
1. 嬰幼童
小朋友的汗腺未發育成熟,但新陳代謝又旺盛易產熱,因此體溫容易飆高卻排不出去
2. 孕產婦
腹中有寶寶,產熱較一般人多,身體又較為虛弱,因此相對容易中暑。
3. 60歲以上、有慢性病之長者
60歲以上或有慢性病的長者因循環系統與體溫調節因老化衰退,使排汗能力下降,不容易及時散熱而導致中暑。
4. 具心血管疾病患者
熱天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,加重心血管負荷重,積熱而中暑。
5.戶外工作者
營建業、漁業、農業、運動員等戶外工作者經常得在高溫戶外工作、活動,且所處高溫環境中濕度增加,也會影響身體流汗功能,排汗散熱的效果也會降低
6. 睡眠及飲水不足者
失眠睡得少會使排汗散熱效率降低,而水分攝取不夠會容易脫水。
7. 過重者
脂肪在冬季能幫忙保熱,但在夏季只會使身體散熱不佳、容易中暑。
8. 營養不良者
營養不良者容易反覆腹瀉,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,進而更容易中暑。
9. 服用特定藥物者
抗組織胺、利尿劑、瀉藥等藥劑會使血管收縮,使排熱不易。
10. 糖尿病患者
糖尿病患者容易累積熱在體內,且對外溫度變化感受較遲緩而容易中暑。

proimages/shinanhealth/中暑/7月好物推薦-中暑-03.jpg

兩關鍵判斷「高體溫」是不是中暑!
中暑與新冠肺炎都具有高體溫的表現,但是要怎麼區分判斷這兩者呢?
三軍種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醫師提出兩個可以觀察的點:
1. 有沒有呼吸道症狀、發冷等:
只有新冠肺炎才會有呼吸道症狀,包含鼻塞、咳嗽、喉嚨痛,特別是病毒感染之發燒常合併「寒顫」,但是這些症狀並不會表現在中暑的患者身上。
2. 降溫的方式:
中暑的發燒必須讓他在冷的環境就能降溫,這時候服用退燒藥是沒有用的,但如果是新冠肺炎感染的發燒要吃退燒藥才會降溫。

proimages/shinanhealth/中暑/7月好物推薦-中暑-04.jpg

不小心中暑了該怎麼辦?如何治療? 降溫處理5步驟
當發現有疑似中暑的個案時,除了打 119 儘速送醫外,建議在送醫前30鐘內盡速按照以下步驟為患者降溫。
  1. 陰涼:將患者移至陰涼處,遠離高溫的暴露
  2. 脫衣除去身上多餘的衣物、皮帶等配件,以利患者散熱與保持順暢呼吸
  3. 散熱在患者三大部位(頸部、腋下和鼠蹊部)放置冰冷的濕毛巾,或是可在全身灑水加上風扇吹為患者散熱
  4. 補水若情況輕微者,沒有出現明顯噁心嘔吐或是意識不清的症狀,可給予鹽水或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以及電解質
  5. 送醫若患者5-10分鐘內未恢復意識,應立即送醫,特別是有慢性病、中風病史的患者。
proimages/shinanhealth/中暑/7月好物推薦-中暑-05.jpg

如何預防中暑? 預防中暑的五大秘訣
1. 避免長時間在太陽下活動
避免在大太陽底下活動,尤其是上午10點到下午2點,這是一天當中紫外線最強的時段。
2. 必備防曬工具
白天出門記得攜帶防曬工具,如雨傘、遮陽帽、太陽眼鏡,避免陽光直接照射。
3. 多喝水,幫助體溫調節
高溫容易加速水份流失,可以自行攜帶水壺,養成隨時補水的好習慣。
4. 外出以輕薄透氣衣物為主
避免過於緊身、悶熱的穿著,以透氣、輕薄的材質為主,輕薄的打扮有助身體散熱。
5. 攝取消暑食物
多吃新鮮蔬果也是預防中暑的祕訣之一,水果類如西瓜、哈密瓜、香瓜;蔬菜類如絲瓜、冬瓜、蘆筍;另外像綠豆、薏仁,也都是不錯的消暑盛品。

proimages/shinanhealth/中暑/7月好物推薦-中暑-06.jpg

參考資料來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