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Share To Plurk
2023-07-20
台灣的夏季又熱又濕,如果穿上了不通風的鞋,很容易就會悶出香港腳。香港腳不論男女老少,都有可能得到;其所造成的脫皮脫屑、角質層增厚、搔癢、疼痛的小水泡等不適感,以及反覆感染,讓許多台灣人感到非常困擾。
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有效治療香港腳,甚至讓香港腳不再找上自己的麻煩呢?
現在就讓我們一窺香港腳的成因與類型,遠離香港腳的困擾!

香港腳是什麼? 引發香港腳的原因?


香港腳(Athlete’s foot),正式名稱叫做足癬,主要是指腳部受的黴菌感染後所導致的皮膚病。台灣的夏日不只高溫又潮濕,特別適合黴菌生長,因此夏季往往會是香港腳感染的高峰期
因黴菌常隱身在足部皮膚的角質層,當帶有黴菌的皮屑掉落在襪子裡、地板上、浴室內、床上或沙發上,甚至游泳池邊,旁人接觸到這些皮屑後,就有可能因此而感染香港腳
proimages/shinanhealth/香港腳/8月好物推薦-治療香港腳-黃底-03.jpg

香港腳的症狀一定會搔癢嗎?4種不同常見的香港腳類型


許多人總認為香港腳的症狀是腳底搔癢,因此出現脫皮、小水泡時誤以為是擦破皮所引起的;但如果單純以「會不會癢」作為判斷香港腳的標準,小心會錯失治療先機!
腳趾間或腳底出現脫皮、長水泡現象、發癢甚至皮膚剝裂的徵兆時,即是典型的香港腳病狀,嚴重時也可能出現流血情形。

簡單來說,常見的香港腳類型可分為四種
1.泡-水泡型:紅疹水泡
腳底出現整群的紅疹小水泡,患者會感到其癢無比,一旦抓破水泡,水泡破掉後會滲出液體,呈現糜爛與邊緣破碎的圓形,分佈於腳掌、腳背或趾間。
2.厚-厚皮型:角質增厚
腳跟、腳掌的皮膚會變得乾燥、角質增厚,甚至會脫皮;與許多人印象中典型的香港腳搔癢症狀不同,厚皮型香港腳並不會出現發癢症狀,因此容易被香港腳患者忽略而延誤治療。
3.縫-趾間型:趾縫脫皮
趾間型是多數香港腳患者感染初期的表現形態,症狀多為趾間脫皮、紅疹、搔癢、糜爛及脫屑,甚至有些人可能會出現紅斑與滲出液;通常較常發生在腳趾的第4、第5的腳趾縫之間
4.潰瘍型-爛:皮膚潰爛
腳趾縫的皮膚呈脫皮裂開的發炎現象,甚至有膿包且感到疼痛,因經常合併細菌感染,須小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

proimages/shinanhealth/香港腳/8月好物推薦-治療香港腳-黃底-04.jpg

香港腳不會自己好!依照患病程度採用不同治療方式


依照患者的香港腳患病程度,主要可以方為局部以及全身性口服兩種治療方式
1. 症狀輕微者:
症狀輕微者可使用抗黴菌的外用藥膏每日於患處塗抹1至2次,約2至4週即可明顯感善
2. 症狀時間較長、反覆發作者:
若症狀時間較長且反覆發作,或是使用外用藥膏的治療效果不佳時,醫師則會評估是否合適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。
  • ●因香港腳屬於黴菌感染,除非接受藥物治療殺死黴菌,同時阻斷黴菌滋生的環境及傳染途徑,不然香港腳是不會自己好的!
  • ●現今治療香港腳,通常會以含有專門對付黴菌成分的外用藥膏為優先治療建議,除非症狀嚴重,皮膚科醫師才會開立口服藥。
  • ●用香港腳外用藥膏前,應先以溫水及羊毛棉片仔細清洗皮膚感染部位,待妥善清洗且乾燥後,再將藥膏輕柔塗抹均勻於患處及其周圍,以確保藥品能穿透

  • ●切記,不只擦在患處,還要塗抹至整根腳趾到腳掌,才能有效殺菌、杜絕黴菌滋生,同時使用香港腳藥膏前後都須洗手,以避免交叉感染。
proimages/shinanhealth/香港腳/8月好物推薦-治療香港腳-黃底-05.jpg

不讓香港腳再找上門的4個好習慣


1. 不擅自停藥:
沒有完成香港腳用藥療程,是香港腳在短期內再度復發的最主要原因。一般會建議,即便症狀感善緩解後,需要再持續塗抹兩周治療,將黴菌徹底消滅,降低症狀反覆發作的機會。


2. 藥膏整個塗抹在腳趾、腳掌:
許多香港腳患者習慣「哪裡癢就擦哪裡」,但是使用藥膏時,不要只擦看得見的患部,最好還要將藥膏塗抹至整根腳趾到腳掌。因為尚未出現症狀的足部也可能帶有致病黴菌,再次引發感染。


3. 保持腳部乾燥舒爽:
-容易流腳汗者可穿吸汗力佳的棉襪、
-腳汗太多可以使用止汗劑
-在鞋子裡噴上含除鰴成分的噴劑或粉末
-洗澡後要完整擦乾(尤其是趾間縫隙)
-選擇通風的鞋子(如涼鞋),避免選擇不透氣的鞋類(如膠鞋)
-避免赤腳出入公共浴池、淋浴間、三溫暖等潮濕的環境


4. 避免交叉乾染:
若家人當中有香港腳患者,應避免共穿室內拖鞋或外用鞋,並將彼此的襪子分開清洗,以避免交叉感染。此外,由於黴菌可能附著於家中地板,建議應改掉赤腳在家中走動習慣,改穿個人的專屬室內拖鞋。

proimages/shinanhealth/香港腳/8月好物推薦-治療香港腳-黃底-06.jpg

參考資料來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