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真的會用人工皮嗎?人工皮正確使用方式、常見疑問一次解答
2025-10-27
日常生活中,難免會不小心出現傷口,例如擦傷、割傷、刀傷、燙傷,或是接受手術等等。傷口受傷是難免,但是要怎麼好好照護傷口,讓傷口好得快又不容易留下疤痕是大家最在意的。面對傷口的照護,近年來許多人會選擇使用人工皮來促進傷口癒合,而傳統觀念中,都會認為要保持傷口乾燥。到底傷口該怎麼護理呢?人工皮是什麼時候需要使用?本文將詳細說明人工皮的使用時機、方法與注意事項。
傷口癒合新觀念-保持濕潤好更快
以前的觀念都會說傷口要採取乾燥療創,保持乾燥讓傷口呼吸,自然結痂,才會好得快;但近年來研究已證實,若採取濕潤療創,讓傷口能維持在合適的濕潤環境,癒合速度不僅會比乾燥環境來得快,且修復後的皮膚組織會較接近原來皮膚的狀況,降低留疤的機率。
傷口保持濕潤的四好處:
1.促進細胞修復:保持濕潤的狀態能有助於細胞移動、生長增殖,加速組織再生與傷口的癒合。
2.減少疤痕形成:適當保持傷口濕潤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彈性,減少疤痕產生的機率,癒合後的皮膚更接近原狀。
3.降低感染風險:使用保持濕潤的敷料能覆蓋傷口,作為屏障,防止外部細菌進入,減少感染風險。
4.減輕疼痛不適:保持濕潤能防止傷口周圍的皮膚乾燥龜裂,並讓濕性敷料不易與傷口沾黏,減少更換敷料時的疼痛和撕扯感。

人工皮的使用時機:淺層且乾淨的傷口
適當使用人工皮可以幫助傷口修復,但並不是每一種傷口都是適合使用人工皮。在使用人工皮前,需要先觀察傷口的型態,若傷口範圍過大、過深或有感染,都不能用人工皮,若未注意貿然使用人工皮,反而可能造成感染。
1.適合使用人工皮的傷口:淺層且乾淨(無感染、無異味、無膿液)的傷口
如:輕微的燒燙傷、割傷或表淺擦傷破皮、雷射手術後傷口、手術後拆線的傷口
2.不適合使用人工皮的傷口:深層、大面積、已感染或有感染跡象、已經結痂的傷口
-深層或大面積傷口:如嚴重的車禍傷口、大面積或深層燒燙傷等
-有感染跡象的傷口:出現紅腫、發熱、疼痛、化膿滲出等
-可能受到污染的傷口:如被動物咬傷、鐵釘刺傷、生鏽器具或割到等
-已結痂的傷口:傷口下方的修復正在進行,不需再覆蓋人工皮

人工皮正確使用三步驟
1.清潔雙手及傷口、保持乾淨乾燥
在使用人工皮前需先洗淨雙手,並使用生理食鹽水或乾淨的清水清洗傷口,保持傷口是乾淨的。接著,擦乾傷口周圍的皮膚,讓皮膚在貼人工皮前處於乾燥狀態。
2.選擇適當尺寸、緊密貼合皮膚
適合傷口大小的人工皮尺寸是可以完全覆蓋傷口,並大於傷口邊緣約至少2公分,避免傷口滲出液從人工皮邊緣滲漏。接著,將人工皮平滑貼在傷口上,讓人工皮與皮膚緊密貼合,減少細菌入侵的風險。(必要時可自行裁剪敷料以配合不同大小的傷口)
3.適時更換人工皮
當人工皮吸收傷口滲出液後,從外觀可看到呈現白色狀,若已經完全變白,並且快要溢出傷口面積時,表示人工皮的吸收能力已達飽和,需進行更換新的一片。如果出現傷口分泌物增加、疼痛情形增加、腫脹並發紅、有異味感染等現象,須立刻停用,並尋求醫師的協助。

常見人工皮使用四大問題
Q1.人工皮可以貼多久? A:每1到3天一次
一般而言,建議人工皮每1到3天更換一次,視傷口的滲液與癒合情形而定。若過於頻繁更換人工皮,尤其在尚未完全吸收組織液前就更換,不僅會因撕扯到傷口周遭的皮膚增加疼痛感,還會影響癒合。同時須注意,不可使用超過7天,因長時間不更換,可能會導致細菌滋生,增加感染風險,因此即使人工皮表面看似完好,也應根據情況及時更換。
Q2.貼人工皮需要擦藥嗎?A:乾淨傷口不用擦藥
如果傷口是乾淨且無感染跡象的淺層傷口,則在貼人工皮前,只需用生理食鹽水徹底清洗傷口並擦乾即可貼上人工皮,以減少藥膏影響人工皮吸收組織液的能力。如果傷口較深或有較多的滲出液,則需要先進行處理,尤其是在有感染風險的情況下,應先擦藥或搭配其他傷口敷料,如銀抗菌敷料,待傷口狀況改善後再貼人工皮,以更好保護傷口並促進癒合。
Q3.貼人工皮可以洗澡嗎?A:可以,但不可長時間浸泡
人工皮因具有防水功能,所以貼著人工皮仍可以洗澡淋浴,但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可能會導致邊緣翹起,從而降低敷料的黏著力和保護效果,因不建議貼著人工皮泡澡或游泳。在淋浴時也須注意以溫和的方式清洗,且避免洗澡時間過長。若發現人工皮脫落或無法服貼,則應盡快更換。
Q4.人工皮撕下來黏黏的?A:殘膠所致
人工皮撕下來後黏黏的可能是殘膠。這些殘膠可以使用肥皂水、嬰兒油、植物油或無痛脫膠劑輕輕擦拭去除,千萬不可以用指甲強硬摳除,以產生再次傷害。

參考資料來源:






